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

龙虎山 | 五一假期

龙虎山天师府教道协会 2025-05-01 08:54:34 新闻动态 6 ℃ 0 评论

五一假期即将来临,是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。如果你渴望远离都市的喧嚣,寻找一片宁静与神秘的圣地,龙虎山无疑是你的不二之选。

这里不仅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更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,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。

6450.jpg

大上清宫,是龙虎山道教的重要宫观,著有盛名,是历代天师阐教说法、传道授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最大宫观,为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。

自宋代以降,大上清宫代出高道,辅佐天师,光大本山。兴盛之时,龙虎山道士数量长期维持在千余人,因而在大上清宫容纳道士修炼、祀神、焚修的宫观也为数庞大,《龙虎山繁禧观碑铭》如此描述:“江左之山曰龙虎者,仙圣之玄都也。大上清宫既据神气之会,旁为支宫无虑百十”(《道家金石略》)。

至康熙赐御书“大上清宫”匾额时,建筑规模达两宫12殿24别院,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,其建制规模不仅在江南称为第一大观,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,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,故素有“仙灵都会”和“百神受职之所”的称誉。而在这当中的传承、兴废与互动则交织成为了龙虎山道教文化的一幅历史图卷。

0b8af6ab7889280afa45ce31a8a7258f.jpg

正一观是祖天师张道陵在1900多年前结庐炼丹之处,座落在龙虎山镇龙虎山村,原名天师祖庙,南距天师府6公里。第4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居山中,建祠祀祖天师于此。南唐大保八年(943),敕建天师庙,翰林学士陈乔撰《新建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庙碑》。

6.jpg

北宋崇宁四年(1105),第30代天师张继先奉敕修葺,徽宗时改天师庙为“演法观”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63),世宗赐帑重修,并改演法观为“正一观”。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,59代天师张钰又借公款修复,建制如旧。

历代帝王除了出资修建宫观之外,亦恩赉田地、水塘、山林约70余倾(每倾100亩),年收租谷9000余石;再加上在民间的兴盛香火,从而使得龙虎山道教在历史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生产能力。

兜率宫坐落于仙岩极顶之上,它坐西朝东,五进而起,九根大柱支撑屋面,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,占地670平方米,高19米,彤壁朱扉,重檐丹楹,上覆灰色琉璃瓦,四周为花岗岩护栏,甚是庄严。北侧入宫,左右这副篆全楹联是:“自领名山司洞府,别开真境近人寰”,是出自元代文学家、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的《龙虎山》诗。正殿正中供奉道祖老子像,像高12.3米,以应老子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哲学思想。

当年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张继先,也是在此观赏美景,欣然写下了“一条涧水琉璃合,万叠云山紫翠堆”的绝美佳句。泸溪河岸的仙桃石、莲花石、无蚊村等景观,在这里也一览无余。有时浮云从山间飘过,清风徐徐风吹来,俯瞰眼前的山水,侧观身后的宫观,简直就是置身于仙山琼阁中。

东岳宫,亦称东岳庙(又有“宫外岳宫”、“外岳宫”之称),位于龙虎山上清镇东陲、上清宫对面之共大洲上。自北宋末期始建以来,历经明清重修扩建,至今保存有正殿、偏殿、亭楼、厢房等近二十间建筑以及一座戏台,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。

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,东岳宫在清乾隆、嘉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。尽管经历多次废兴,其主殿、偏殿、亭楼、厢房及戏台等建筑依然保存完好,彰显了深厚的历史底蕴。

东岳宫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,布局严谨,主体建筑群由正殿、偏殿、亭楼、厢房等组成。整体结构既保留了传统道教宫观的经典风貌,又因历代重修而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,是龙虎山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。

月湖城隍庙(又名威显庙、威显祠),位于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正北20公里处的鹰潭市月湖新城肖山公园。供奉南唐银青光禄大夫、上柱国、信州靖边总辖使桂卿(910~992),由于桂卿生前平匪剿乱,佑境安民,深得百姓爱戴,信州民众怀念桂卿功德在井坑(桂店)为其建祠。元初,在鹰潭建“威显祠”(今鹰潭城隍花园附近)。

宋庆元二年(1196)朝廷敕赐“威显祠”匾额。北宋侍郎曾文庄为其威显祠撰写碑记:“公(桂卿)生死咸能为国御灾捍患,其忠烈之风不可泯。”元至大年间,安仁(余江)诗人黄复圭也曾在《威显庙》诗作中称“南唐忠烈桂司空,三百余年气贯虹”。

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。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,距鹰潭市区25公里,道教文化源远流长,这里含有极具特色的赣派建筑,名胜古迹,以及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。上清古街将长庆坊、天师府等景点串成一线,形成了极具魅力的旅游路线。

江西龙虎山,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,世界地质公园、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龙虎山有“丹霞仙境”之称,主要风景区有上清宫景区、天师府景区、龙虎山景区、仙岩水岩景区、岩墓群景区、象鼻山排衙石景区、独峰马祖岩景区。龙虎山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,山块离散,呈峰林状,地形高差相对较小,最大只有240米左右,因此总体显得秀美多姿。


本文标签:道教知识

版权说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为 嗣汉天师府,龙虎山教道协会,传度证查询,道士证查询,道医证查询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

备案号粤ICP备2025410778号